公司新闻
[点击量:2137][来源:创选宝防静电专家(www.esdcxb.com)]
2020-10-23
10月20日,富士康计划在2024年之前出售“商用固态电池”。富士康首席产品官Jerry Hsiao在2020年的HHTD 20活动中表示,该公司与宁德时代(CATL)和SES等合作伙伴的电池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目前还不清楚这些合作伙伴中的哪一个将会生产新的SSB蓄电池。这种新的SSB蓄电池把LMNO(锂锰镍)作为阳极,把SiC(硅碳)作为阴极。
据了解,富士康的电解液将由自2017年起研究的金属氧化物陶瓷薄膜组成。该公司声称,其帮助开发的添加剂增加了10%的电池周期寿命,减少了50%的电池重量,并缩小了近17%体积。
富士康还发布了针对汽车的MIH开放平台,这一举措也是革命性的。该平台将使用基于云的人工智能管理系统,从电池中收集大数据,并帮助电池组实现充分利用。因此富士康首席产品官Jerry Hsiao认为,基于富士康的开源平台(指MIH)的电动汽车可能会注意到,其续航里程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长,而不会减少。
如果这个MIH开放平台、固态电池和AI BMS能共同亮相,那么其将带来非凡的竞争力。富士康认为,到2025年主导SSB蓄电池的人也将主导该市场。
811危机能否化解?
先说行业标准。5月12日工信部颁布新规,其中,增加了电池系统热扩散试验,要求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为乘员预留安全逃生时间。而这一新标准将于2021年正式实施。这是前面曾毓群先生“永不起火”演讲的背景。
宁德时代怎么开发出了“永不起火”的811电池?
曾毓群先生在会上介绍说,材料方面,通过“原子层级”创新,开发出了高稳定性正极材料和高安全电解液,电池耐高温边界提高了40℃,此其一。
电芯结构方面,设计了高集成、强鲁棒的防内短路电极,电芯进行各种滥用测试可以不起火、不冒烟。电池包设计方面,优化了结构强度。此其二。
电池热管理方面,基于电池的物理化学特性,精确掌控温度/电压/电流等安全边界,完善监控模型,第一时间识别安全风险并及时预警。此其三。
系统热扩散方面,采用航空级耐热材料和定向热导流技术,即使单体发生热失控,也能做到系统不蔓延、不起火。此其四。
不过,更多的技术细节没有公布,我们无法确定,宁德时代如此作保的811电池,能不能证明安全性?如果仅仅是因为迫于压力而做出的回应,那么对于宁德时代的未来,还是会蒙上一层阴影。
因为,除了今年比亚迪的隔空质疑——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公开声称三元锂电池不安全,包括紧随其后的一系列民间针刺测试,均指向三元锂电池不安全,还在于今年关于811电池起火的事故太惹人注目了。
而根据几年前行业内对于18650电池的测算数据,容量每提升10%,循环寿命大约会降低20%,充放电倍率降低30~40%,同时电芯会有约20%的升温。以此类推方形和软包电池的容量更大,再加上高镍的风险,车企显然愿意选择更为稳妥的方案。
在主机厂出于安全因素考虑,大幅度换装NCM523三元锂电池的当下,比如2020款Aion S改换523电池,曾毓群这次还是向外界表明了态度,宁德时代仍然坚持811路线。而且,9月份宁德时代就对媒体表示过,公司不会放弃NCM811技术路线,高镍三元电池发展远未触及技术天花板等等。
背后的实际情况是,对于宁德时代来说,8月份的2.8GWh装机量中,811电池的排产就达到了1.09GWh(根据网上的透露的一份排产表),占比达到了38.9%。加上供应链的合作伙伴部分,此时如果掉头,损失有多大可想而知。所以,宁德时代的内忧外患在前,只有华山一条路。
LG狙击宁德时代
实际上,不光是811的问题,宁德时代今年日子开始不好过了。因为今年中国电动车销量将被欧洲超过,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在8月12日的汽车蓝皮书论坛上表示“我们非常痛苦。”
如此袒露心迹为什么?“欧洲销售增长52%,中国下降了44%,一进一退,今年非常清晰。我预测今年整个欧洲的电动汽车的销售量将超过中国,中国世界第一的电动车市场今年会被欧洲抢走。我们千万不能起那么大早,赶个晚集。”
宁德时代94.4%的业务在国内,面对欧洲市场的无力,虽说这像是诉苦和提前吹风,也表明了宁德时代的隐忧。它的对手LG化学正在攻城拔寨,势如破竹。
LG化学2019年终于等来了它的运气。除了工信部的白名单取消,LG化学和SK Innovation电池的电动汽车终于被列入电动汽车补贴目录,欧洲也成为它的福地。而且,LG化学计划在今年年底之前将产能提高到100GWh,足以为160万辆电动汽车供应电池。今年LG化学还打入了特斯拉供应链,得到了上海超级工厂Model 3和Model Y的订单。
根据日前韩国咨询机构SNE Research发布的最新数据,虽然8月份,宁德时代以2.8GWh的装机量排名全球第一,占全球市场总额的25.9%,LG化学以22.2%的份额、2.4GWh的装机量位列第二。
但是,我们来看看1~8月累计装机量,LG化学以占全球市场15.9%的份额已经超越了宁德时代。宁德时代以总装机量15.5GWh屈居第二,而松下以12.4%的市场份额紧咬在后。
从产能来看,2019年宁德时代就达到了58GWh的总产能,这样算下来截至8月对应的产能利用率不到30%,虽说业内认为65%产能利用率算是国内最高水平,但是不到这个数据的一半,这样其实已经很说明问题了。
宁德时代目前在国内的装机量还是老大,但是欧洲市场LG化学的大幅提升,已经全面反超了宁德时代。从LG化学的客户来看,除了特斯拉Model 3,雷诺Zoe和保时捷Taycan的良好市场表现,也让LG化学收益颇丰。
就在10月15日,宁德时代(300750,SZ)的股价市值再创新高,截至15日15时,宁德时代总市值为5558亿元,收盘股价为238.6元/股。但股价遮不住宁德时代的内忧外患。
根据8月份其发布的2020年半年度报告,宁德时代上半年营收为188.29亿元,同比下降7.08%。而作为主营业务的动力电池营收同比下滑20.21%至134.78亿元,毛利率也由去年同期的28.88%下降至26.5%。
这个是受疫情影响,可以理解。不过,净利润方面,扣除非经常损益后,净利润为13.77亿元,同比下滑24.3%。而且,就像前面说的,宁德时代的产能利用率低,这样固定成本会相当高。就像汽车分析师任万付表示的,宁德时代短期内不会丧失国内龙头地位,但长期来看存有疑问。
虽说,近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通过的政策利好,也让宁德时代的未来发展受益,因为,该规划对加大关键技术攻关、加强充换电等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新能源汽车领域国际合作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要求。但是,“打铁还需自身硬”,何况LG化学和松下这样的大敌当前,磨刀霍霍。
LG化学的锂电池虽然是其第二大业务版块,但在其第一大业务石油化工地位岌岌可危之下(2020年第二季度石油化工销售额降为27.4亿美元,营业利润3.6亿美元),LG化学将业务重心放在电池业务,与宁德时代展开激烈的冠军争夺战,是毋庸置疑的。
由于电池业务的潜力所在,LG化学于不久前宣布在今年年底之前分拆电池业务。而路透社援引的报告指出,LG化学预计2020年第三季度的营业利润能够提升159%,达到9020亿韩元(53亿人民币),高于分析师的7460亿韩元(44亿人民币)。
要不是出了现代科纳KONA因为电池而召回的事故,LG化学2020年多半就要吊打宁德时代了。
LG化学的反超还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欧洲多年之前的认知是,新能源的前景在于生物柴油而非电动化。但是,2015年大众“排放门”事件一出,生物柴油路线的未来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欧盟的轻型车测试程序(WLTP)2018年9月1日实施后,欧洲开始电动化狂飙。经过几年的准备,今年欧洲市场开始发力。而最关键的是LG化学抓住了欧洲市场这个爆发点,而且在韩国吴仓、美国霍兰德、波兰弗罗茨瓦夫与中国南京建设了4座工厂(另外还有规划产能32GWh的南京江宁滨江开发区工厂),布局就占了先手。
宁德时代目前仅有5.6%用于出口,首座海外工厂于2019年10月在德国图林根州开工建设,不过要2021年才能投产,目前显得鞭长莫及。
文章来源: 汽车公社,腾讯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