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点击量:2057][来源:创选宝防静电专家(www.esdcxb.com)]
2020-04-30
全球疫情形依旧严峻,防疫物资进一步短缺的当下,全球制造业“去中国化”的行动,再次轰轰烈烈地搬上日程。但不同的是,这一次日本拿出了实打实的解决方案。
据彭博社报道称,为应对新冠疫情对于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近期日本经济产业省推出了总额高达108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7万亿元)的一项抗疫经济救助计划,其中2200亿日元,是专为日本企业将制造生产能力迁出中国而准备的。
翻译过来就是:只要日本制造企业将工厂搬出中国,政府给你出搬家费。至于搬去哪里,制造业回迁日本,或者搬去东南亚看上去都是不错的选择。
“一些在中国生产出口商品的日本制造公司原本已经考虑要迁出中国,如今日本政府出台了补助预算后,肯定会增加其动力。”
正是因为如此,日本该项政策甫一出台,引起了国内行业的轩然大波。有人充满忧虑:“毕竟外企迁出中国的历史由来已久,全球疫情的爆发不过是加速了这种趋势。”广东中山一位从事玩具贸易的经销商,对下半年的行情充满焦虑。
但也有人不惧挑战,满怀信心。北京大学史学博士、外交学院教授施展认为:大多数外资企业与中国供应链的关联程度是非常高的,短时间内压根没有办法做完全的割裂。
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背后,折射出同一个问题:中国制造在全球产业分工中,到底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如果能理解这个问题,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就算日本政府鼓励企业迁出中国,我们也并不担心的原因了。
疫情加速日本制造“去中国化”
自2006年中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中日两国之前便一直保持着紧密地商务往来。
根据国家商务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1月至9月,日本对中国出口的贸易总额都达到974.68亿美元,而日本从中国进口的贸易总额达到1258.47亿美元,中日两国之间的贸易差额达到283.79亿美元,日本为贸易逆差国。
从比较优势贸易理论来看,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依旧占有较大的是市场竞争力,如纺织品及原料、鞋靴伞和箱包等轻工产品,这些产品在日本进口市场的占有率均在60%左右。
或许有人会问,日本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占比份额最大的,为何是机电产品?这类产品日本本国不应该更具备技术优势吗?事实上,这是由全球产业分工的特性决定的。
机电产品的类别十分广泛,不仅包括机械设备、电气设备、交通运输工具等大型机械设备,还包括电子产品、电器产品、仪器仪表以及各类电子元器件和零部件。
一直以来,日本都是机电产品的进出口大国,一方面对外出口技术含量高的精密机电产品,一方面从国外进口产品种类繁多,价格实惠的低端产品,用于使用及加工出口。
随着中国制造水平的不断升级,以及规模化生产带来的边际效应不断提高,我国机电产品的出口结构也不断优化,其中通讯设备及零件、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零附件和电子元器件的出口金额不断增加,均超过千亿美元。
上述产品的生产过程,本身就依靠大量的人工劳动及数量繁多的零部件供应,这恰好是中国的优势所在。
(来源:亿欧)